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智能算法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印度总理莫迪的绝对亲信,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抵达北京,参加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,这也是时隔5年以来,中印首次在这一磋商机制下举行会晤。
而在会晤之中,中印达成了六点共识,基本延续了今年10月以来,中印关系稳定向好的发展势头。
中印此次达成的六点共识可以总结为:
落实两国此前达成的边境问题解决方案,继续采取措施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;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方案;进一步细化边境地区管控规则;加强跨境交流合作;加强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建设,加强外交军事谈判协调配合;以及2025年在印度举行新一轮特代会晤。
中印现在能够达成这六点共识,表明两国政府正在双方军队在边境彻底脱离接触的基础上,继续解决中印边界西段问题,管控边境地区局势,算是向外界释放了中印关系正在重回健康发展轨道的积极信号。
在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四年后,中印能够实现外交突破,并及时展开后续的沟通,进一步以实际行动确保两国边境局势稳定,主要是因为中印都有着与对方停止对峙,缓和关系的现实需求。
【中印此次共达成了六点关键共识】
先说中国这边,中国一直倡导通过磋商管控分歧、解决争端,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中国之前不止一次明确,希望能够将边境问题放在合理位置,让中印关系回到正轨。
最近几年中,西太平洋方向的战略态势变化,也促使中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这一方向,以便解决台海等问题。这就让中国有了与新德里缓和关系,减少在对印方向上的战略投入的战略需求。
而对于印度来说,莫迪政府现在的首要任务,其实是发展印度经济,实现“在印度制造”等战略目标,并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上占据一个更加关键的地位。
可经过与西方数年的合作,印度没能成功借力,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,且印度经济界逐渐意识到了,印度制造业的发展,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,没有了来自中国的上游零部件供应,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将更为困难。这就倒逼莫迪政府,缓和与中国的关系,以便推进中印经济合作。
【印度的工业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】
此外,在中印两军同时后撤,彻底脱离接触前的数年中,印度耗费了大量人力、物力,才在中印边境地带维持了几个重兵集团,与数量远少于印军的解放军边防部队保持对峙。
这种长期的军事对峙,一方面增加了印度政府的财政压力,一方面也影响到了印度的整体军事战略部署。毕竟,印度在地缘层面的对手不只是中国一家,过去几年中,印巴边境虽然没有爆发新的冲突,但也一直保持着紧张态势。
新德里需要停止边境对峙,缓和中印关系,减轻自身的财政压力,让印度军队的战略部署恢复正常。
不过,我们也必须认识到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中印之前会在边境进行长达四年的军事对峙,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同理,中印现在缓和双边关系,确保边境局势长久稳定,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。
【印度之前在边境维持了多个重兵集团】
首先,边界划分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印关系发展的一个难点,中印暂时无法真正开启边界划分磋商。双方在边境问题上能谈的,也只是中印边境西段问题,与藏南相关的东段边境问题,现在根本就摆不到谈判桌上。
其次,印度继承了当年英国的霸权主义战略,认为印度应该成为南亚地区霸主,并在1962年后将中国视为自己构建南亚霸权体系的主要“绊脚石”。直至今日,这种地缘观点仍旧在印度政坛占据着一席之地。
对华问题也一直是印度各党派互相倾轧的重要切入点。尤其是印度最大在野党国大党,现在可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,没少指责莫迪政府对华软弱。不久前,该党还指责莫迪不应该在边境问题上改变立场。
对于中印经济合作增多,国大党现在也是指手画脚,该党秘书长拉梅什就表示,即使边境问题仍未解决,印度议会也必须解决“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依赖问题”。
【在中印关系问题上,莫迪政府面临着来自在野党的巨大压力】
最后,印方积极推动结束边境对峙,缓和中印关系,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国际地缘局势进入了一个新变革期。
印度需要与中国缓和关系,确保自己可以占据一个更加灵活的“生态位”。如果未来美西方开出的价码够高,本就是“四方安全会议”成员的印度,仍有可能再次调整对华战略。
这一系列现实情况都证明了,在中印政府通过边防部队脱离接触,为双方缓和关系开了个好头后,中印边境局势的稳定与两国关系的发展,仍旧面临着诸多挑战。
双方现阶段所做的一切,都属于双方恢复政治、军事互信过程中,必须做的事情。只有在现有共识的基础上,以更多实际动作推进双边关系的缓和,中印关系才有可能真正保持稳定。
而不是等大雪封山的气候一过,又在印军的主动挑衅下,开始新一轮的对峙循环。以此我们其实也能得出一个结论正规的股票配资,那就是莫迪政府那边缓和中印关系的诚意有多少,或许等来年开春就能见分晓。